门 诊: 联系人:周勇大夫 服务范围: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控、营养膳食、疼痛与麻醉评估、名医推荐、养生保健指导 服务支持:东方巨龙航信科技华西仁医医疗咨询 公 交: A.45、53、3太升南路, B.73大墙东街、341鼓楼街, C.1、55、48、64、61、98顺城街, D.81、4、58蜀都大道春熙路、总府路。 地 铁: A.4号线太升路B口和C口、忠烈祠街A口 B.1号线骡马市转4号线 C.2号线中医大转4号线 地 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提督街恒大广场北门) ![]() |
![]() 三级肛肠专科医院.jpg
中国肛肠界的“华西医院”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130年的历史沉淀,六代传承与创新,成就了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辉煌。 位于太升南路大墙东街的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原名黄济川痔漏医院,头顶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三级专科医院、四川省甲级重点专科、四川省重点学科等省市级医院都少有的光环,80年代经成都市卫生局批准增挂成都直肠癌防治中心,是新中国最早的全科大肠肛门病专科医院。 说起黄济川,成都人没有不知道的,“屁眼儿痛找黄济川”曾是老成都最著名的街巷俚语,“济世神医”黄济川巧治痔疮和肛瘘解除病痛的故事在成都广为流传。“有便秘到成肛”却是当下中国肛肠界的“金话筒”,反映出中国肛肠界对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杨向东和贺平教授及其弟子龚文敬、任叔阳、安辉等在便秘研究和防治水平高度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在“振兴中医”的号召下,坚持中西并重,发扬中医优势,充分运用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大胆技术革新,传统痔漏技术得以改良,济川秘方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治愈不是唯一目标,微创无痛舒适已成时尚,中国PPH\TST技术培训中心落户成肛,忍痛治痔疮已成历史。 晚期直肠癌的日本友人不远万里来到成肛,成肛杨向东院长、曹暂剑副院长一刀去痛上下通,中医调理扶正培本,不出数日换若新生; 加拿大、英国的华侨飞临成肛求治多年不愈的肛瘘,成肛贺平副院长、谢敏江主任、袁学刚主任联合攻关,神刀去腐,济川挂线,脱毒生肌,十年痛苦一月尽除; 内蒙商界成功人士便秘痛不欲生辗转多地求治无果,成肛便秘科内外结合、身心同治、中西并用,一朝除顽疾; 山西无肛新生儿腹胀如鼓千里接力生命赛跑,成肛妇女儿童肛肠专科专家小组杨向东院长、杨小毛、何红艳主任连夜急救,垂危生命哭声胜笑声; 甘孜藏胞坏死性筋膜炎命悬一线,外科技术总监宋崇林、张琦副院长、袁学刚主任刀落病除,中西急攻,化险为夷; 成都晚期癌症患者痛不欲生,多院拒治失信心,成肛麻醉与疼痛联合出击,镇痛良方延薄命,谈天说地笑归西; 九十高龄肠坏死,心肌缺血脑梗塞,左右为难抗风险,内科专家护航,麻醉止痛还保命,手术安全有惊无险; 攀枝花百岁老人40年还医疗款表感恩,连赞济川传人医德高医术精。 一幕幕,一句好评,一幅锦旗,一封感谢信,无不映射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是中国肛肠界的“华西医院”。 成绩喜人,催人奋进。今日成肛,人丁兴旺,事业蒸蒸日上。 肛肠界的华西,名不虚传。 目前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硕博士等高中级人才100余人,名家汇集百花齐放。开放床位近300张,年服务群众10余万人,两个效益双丰收,职工脸上充满阳光。 业务范围涵盖大肠和肛门所有疾病谱,有一二级学科体系完备的20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内外科专家云集,综合实力强大,痔漏、大肠癌、便秘、康复、肠炎等中医特色专科技术先进、疗效独特,肿瘤、老年病、麻醉、影像、内镜等现代医学科室专科特色宣明、创新突出、技术领先行业,中西并重,疗效可靠,造福四方,口碑张扬。 学术活跃,国内国际,不乏会长,会议高端,引领业界,影响甚广。 科研教学成就斐然,科研获省市奖项,两大学硕博同招,颇有黄埔模样。 服务社会,热心公益,援边援藏,普惠群众,各级赞扬。开 创未来,二次奋进,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拓展经营,做大做强,构建再造辉煌的宏伟梦想,创建西部肛肠航母。
百年肛肠名院 三十五载辉煌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三十年改革发展录 2008年4月,天府之国,濯锦之都,百花盛开,春光明媚,来自中国、日本、香港、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肛肠病专家齐聚成都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中医肛肠教育研讨会和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中外肛肠专家华山论剑,共同研讨肛肠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交流新观念、新理论,展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就。由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承办的这次跨世纪国际肛肠盛会,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杨向东博士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的百余位中外顶级肛肠专家的赴会,为大会倍添光辉。大会选举杨向东博士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会的胜利召开,昭示着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经过百年的发展,医院的综合实力极大提高,学术地位空前提升,在肛肠学界占有重要一席,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极大提升,掀开了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回首医院百年发展历程,兴衰与荣辱共存。百年来,肛肠人激昂时,指点中华痔漏之博学,引领肛肠之方向;傍徨和迷茫时,倍尝医道之艰辛,积弱而后发。肛肠人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故虽百折而不挠,最终成就了今日之伟业。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是由已故痔科泰斗蜀中名医黄济川在十九世纪末创办的痔漏诊所发展壮大而来。旧中国生产力落后,社会动荡,医疗事业发展缓慢,人民健康得不到保障,医疗从业人员虽十分受人民群众尊重,但政治地位低下。建国后,在人民政府的感召下,黄济川放弃了周恩来总理留其在京工作的优厚待遇,毅然回成都将自己经营数十载的医院交由政府管理,并将一身的痔漏绝学无私传育后人,黄氏痔科精要遍传中华大地,福祉神州数万万民众,至今还闪耀着不朽光芒。 1978年以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拨乱反正,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十年浩劫,给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创伤,拉大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医疗卫生技术相对落后,人民健康保障相对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了“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并发出了“振兴中医”的号召。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时为成都痔瘘专科医院)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抢抓机遇,在锦江区卫生局的领导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扩大医院规模,医务人员近200人,拥有床位数达200余张,年收治住院病人数在全区医疗系统位居第一,社会影响力盛极一时。时任医院领导的王维烈(黄济川嫡传弟子)、周明生等,在继承黄济川衣钵基础上,大胆改革,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狠抓专科建设,紧跟痔科医学前沿,在国内率先开展内痔注射治疗、激光治疗、外拨内扎术等痔科新技术,并深入挖掘黄济川秘传方药和制剂,开发出枯痔液、复方消痔痛栓、痔洗散、连霉溶液等特效痔科专用制剂,开创了痔瘘专科治疗的新天地。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突飞猛进,传统的中医痔漏科,已远远不能涵盖肛肠专业所有领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医院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是固守中医,还是纯粹西化,考验着当时的医院领导班子,以周明生院长为首的一班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摒弃旧有的观念,坚持中西结合的发展方向,敞开医院大门,广揽人才,与华西医院(时为四川医学院附院)大肠外科专家合作,开设大肠外科,成立成都肛肠肿瘤防治中心。至此,医院进入全肛肠科时期,包括痔、瘘、裂、脱、炎、畸、瘤、癌等所有肛肠疾病全部纳入医院收治范围,医院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此阶段,医院发展迅速,占地近十亩,医疗用房达1万余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肛肠专科医院。随着国家恢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人才合理流动、工资制度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医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跟师学习不再是唯一育人方式,大中专毕业生开始进入医院,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医疗设施也更加现代化,一栋功能分区明确的医院大楼矗立在成都市的中心地带;设备更加先进,X光机、B 超机、纤维肠镜、现代手术器械配备齐全,一所现代化的肛肠专科医院初步形成。 1991年第七次全国中医肛肠学术交流会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召开,日本高野肛肠病院院长,国际知名肛肠病专家高野正博率团参会,大会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确立了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在肛肠学界的地位,基于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示我院拟定全国肛肠专科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并准备把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列为全国重点专科进行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城市规划和改造的加速,医院用地规划为商业发展区,从1992年底开始,为了配合城市建设,同时由于国家银根紧缩,基建缓慢,医院进入长达八年的搬迁过渡、新院待建时期,人员遣散,业务极度萎缩,医院一度在人们心目中消失,而此时正值我国肛肠学科蓬勃发展阶段,全国中医肛肠龙头旁落金陵,甚为憾事。但要强的肛肠人并不甘落后,面对困境,不是坐以待毙,而是随时准备崛起,一群坚定的肛肠人,勇扛肛肠医院大旗,苦凝人心,力挽人才,积聚力量。此阶段,一面搞基建,一面力保业务不再萎缩,一面吸揽和培养新生力量,又一批有远见、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并坚持留在医院,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正是卫生局和医院领导高瞻远瞩,医院今天才不会面临人才危机,同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百年专科的威名也被实践证明在医院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998年夏,为了响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号召,在成都市卫生局杨青局长支持下和区卫生局的关心下,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与成都市中医院达成重组意向,以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但限于管理体制的束缚,一场改革计划不幸胎死腹中。但改革并没有停止,在城镇职工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迈进的过程中,医院抢抓机遇,积极参加定点,成为成都市首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1999年9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迎来了喜庆的日子,肛肠人期盼八年的新院终于部分落成开业,四川省卫生厅厅长卓凯星、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局长李铀亲临医院视察,肯定了医院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褒扬医院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指示医院要扛起肛肠专科的旗帜,继承和发扬黄济川痔漏医学,尽快把医院做大做强。肛肠人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短短一年就实现业务量翻番的目标。由于经历了八年撤迁过渡,医院积贫积弱,医疗设备落后,专科特色不显著,专业技术人员老化,学科带头人缺乏,人心涣散,但改革的号角已吹响,严峻的医疗市场竞争迫使肛肠人奋争和思变,体制改革和专科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医院一面着手改制,2000年实现了在职人员全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院职工欢呼雀跃;一面急寻优秀的人才,力图以人才带动技术,以技术促进发展。 2001年底在区卫生局的支持下,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成功的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引进肛肠科教授杨向东博士,杨向东教授担任院长后,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开创了医院工作的新局面。军医出生的杨向东院长工作作风硬朗,既有务实、求真、向上的精神,更有团结友爱、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边发展,边改革,不等、不靠、不要,以做精做大做强为目标。一方面全力抓好医疗业务,十分注重技术革新,在继承传统中医痔漏学精髓的基础上,带头大力开展和推广PPH技术(直肠粘膜环切吻合术)、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顽固性便秘(结肠瘫痪)选择性结肠切除术、无痛手术等,成为了美国强生中国西部PPH技术培训中心,成立了肛肠肿瘤防治中心、便秘治疗中心、结肠透析中心、电子肠镜中心、肛肠理疗中心、复杂性肛瘘会诊中心、先天无肛救助中心,围绕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狠抓管理,强调管理出质量,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不拘泥于传统管理理念,大刀阔斧进行革新,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如人事用工制度、干部任用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劳动纪律制度、奖惩制度、公示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等,人、财、物、事管理有章可循,医疗技术和质量控制有据可依。2003年实现了医疗保险业务省市区全覆盖,2005年全员参加医疗保险,2008年实行全员聘任制,通过数年的摸索和实践,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透明化,管理的有效性、时间性、指向性更加突出,职工工作积极性高、团结协作强、服务意识浓。一方面加强人才和学科建设,广揽贤才,广聚人心,专科人才济济,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同时细化学科,深化专科内涵,专科特色更加突出,专科品牌深入人心。一方面重视临床教学和科研,数年来已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接受大中专实习生1000余人次;积极开展临床科研,省市区立项20余项;每年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增强学术氛围,成功举办了首届成渝肛肠学术交流会、多次PPH技术推广会、全国肛肠新技术推广交流会、中国中医肛肠教育研讨会和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等10余次国内国际学术会,医院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但医院并不满足于现状,“济川医学1257攻关计划”正在制定并将实施,肛肠学科龙头地位指日可待。 2002-2008年是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发展史上最值得书写的时期,这个阶段,医院在杨向东院长的带领下,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力克难关,努力进取,继承和发扬黄济川痔漏医学思想,坚持人才、科技战略,坚持中医特色,兼蓄西医之精华,走有济川医学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医院飞速发展,综合实力达历史之最,医院各项事业空前繁荣。 三十年改革风雨历程,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卫生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大步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健康和医疗需求将日益高涨,如何满足这种需求是卫生战线的奋斗目标,新的医改方案即将出台,我们期盼着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百年专科,成都肛肠, 中西结合,名噪四方。 百年专科,成都肛肠,世纪名院,绝世无双; 百年专科,名气响亮,地处中央,服务四方。 名在锦江,实在青羊, 春熙路北,蜀都北方,太升路南,大墙东方。 百年专科,济川开创,专治痔疮,擅补漏肠; 百年创新,全科肛肠,中西结合,传承秘方; 科技进步,今有微创,国际专利,流行时尚。 百年专科,科研方向,手术无痛,世纪梦想; 中西结合,安全保障,舒适无痛,患者传唱。 百年成肛,治病多样。 癌症大肠,手术保肛,中西结合,保养秘方; 尊重生命,注重质量,中医调养,寿命延长。 便秘腹胀,结肠瘫痪,排便不畅,心烦脑胀; 便秘多样,病变万象,找准病因,设备跟上; 排粪造影,胃肠动力,生物反馈,心理健康。 中西结合,辨证有方。 分度治疗,行业领唱,手术切除,中医必上, 心理疏导,全面保障,疗效可靠,医患同享。 肛门大肠,疾病多样。 便秘漏肠,癌症痔疮,肠炎腹泻,重在预防; 科学防治,选对地方。 成都四面,太多肛肠,百年专科,唯有成肛。 社会责任,百姓健康,世纪名院,最有担当; 大众教育,宣传八方,服务基层,共生共享; 百年专科,做大做强,世纪名院,最有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