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华西肛肠网
文化传播
QQ医生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2:00
服务信息

门 诊:

联系人:周勇大夫

服务范围: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防控、营养膳食、疼痛与麻醉评估、名医推荐、养生保健指导

服务支持:东方巨龙航信科技华西仁医医疗咨询

公 交:

A.45、53、3太升南路,

B.73大墙东街、341鼓楼街,

C.1、55、48、64、61、98顺城街,

D.81、4、58蜀都大道春熙路、总府路。

地 铁:

A.4号线太升路B口和C口、忠烈祠街A口

B.1号线骡马市转4号线

C.2号线中医大转4号线

地 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提督街恒大广场北门)


ABUIABACGAAg1_yZtgUogqKo9AUw7AY4gAU

中西融通之中医肛肠

发表时间:2019-07-25 12:25

img-391c7d9ab4c8f46fb2914e7411c8c5ff.jpgimg-7ea63cdb724f00607a7edb92e9e88b78.jpgimg-7db59a616fea26090812849c5650b260.jpgIMG_20190708_173830.jpg百年中医肛肠大变局

——之中西融通崎岖路


       回首百年,中西融通并非易事,由于文化差异、思想不同、利益冲突,中西融通在清末曾昙花一现,而民国的向西医一边倒政策差点灭掉千年的中医。

       自强不息奋斗百年的成都痔漏人。

       近现代中国,由于反D腐x的封建统治,各项事业远远落后于西方,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愚昧自大的国度,一方面强行掠夺资源,一方面资本大力入侵,一方面传播西方现代文明。除宗教外,办学校开医院就是其文化传播主要方式。

        作为“西医东渐”的开创者之一和英国最早来华的传教医生,雒魏林在1843年率先抵达上海,随即创立著名的仁济医院。深处内陆的四川,开阜较晚,在十九世纪末才有成规模的教会医院。

       1892年英美教会在重庆开办了仁济医院,四川第一家西医院,即现在的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同年2月,英美教会启尔德、斯蒂文森等医生来到成都后在四圣祠北街12号创办了西医诊所,名为四圣祠福音医院,这座诊所式医院,也是川西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西医医院。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部成立,这家医院成为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后更名为仁济医院。1952年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启尔德等创办的四圣祠仁济医院一直是华西协合大学的教学医院,直到40年代华西坝的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华西医院>建成。十九世纪末英美教会还在重庆临江门创办了宽仁医院<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在成都陕西街创办存仁医院<耳鼻喉科>,后来并入华西医院。 1903年法国教会在成都平安挢创办圣修医院,即后来的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现在的成大附属医院。   这些西方教会医院对现代医学在西部的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随后的民国,卫生体系也以西医为主导,西方现代医学在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外科、感染<传染病>的优势及诊断手段的现代化,促使当时的政府选择了偏重西医的政策,成立国立医院<西医>和卫生所,在先进中医人士努力下争取到中医合法地位,但国民政府卫生署按西医方式考核注册执业管理,众多中医处于非合法执业状态,甚至中医名家都没中医执照,如名中医高敬舆。尽管成立了国立中医教育机构,现代中医人才出现,但大多数人中医人并不接受西医关注西医,中医人自身的固执和不利的执业环境,中医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尽管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但中医并末消亡,在逆境中更加自律自信自强。古老的中医,因其确切的疗效和独有文化内涵及相对价廉方便,更受国人欢迎,中医堂馆遍布城乡,为广大国人健康保驾护航,大中城市更是名医荟萃,成都就有黄济川、蒲辅周、杜自明、黄雅亭、高敬舆、李斯炽、郑钦安等。

        1903年在两任名师指导点拔下初露头角的中医痔漏医生黄济川从重庆来到成都,在祠堂街开堂应诊。因病人众多,1907迁东华门,扩大规模,满足病患。黄济川先进的枯痔技术和肛瘘挂线技术赢得了良好口碑,至民国黄济川已名满巴蜀。而同时期的西医肛肠以痔注射和环切主导,肛周脓肿以切开引流为主,在现代麻醉尚不发达的此时,极大影响其安全性和舒适性,与中医肛肠相比似乎处于劣势。但此后随着新型麻醉药品和技术的诞生,痔切除手术改良,西医则与中医不相上下。而再后的西医外科飞速发展,中医肛肠则处于弱势。中医肛肠走中西融通结合是大势所趋。

      国民政府时期,政府的医疗政策主导了医学发展。政府采取排斥、抵制中医的措施,认为提升西医学地位等同将国家现代化。这对中医的后来发展有深远影响,造就中西医并存的局面。随着西医院校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建立,一些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医也效仿西医,开设国医学院,如北京孔医堂国医学院、成都李斯炽四川国医学院,培养大量中医人才,为传承发展中医做出了贡献。同时一些先进的中医率先主张,摒除中医的缺点,同时吸收西方医学的优点,提出汇通中西医,并且不继为后人承接,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思潮及学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中西结合汇通发展缓慢。

     民国时期 肛肠科中西并存各自为阵,但也各有发展。中医肛肠凭借中医传统优势发展较快,成都除黄氏还有众多中医也对痔漏兴趣昂然,大力临床实践形成各自经验,自成一派,中医肛肠蔚为壮观。国内成名的有南京丁氏痔科、上海顾氏外科、杭州陆氏痔科、北京卢氏痔科、天津张氏痔漏科、重庆周济民等。但中医无菌观念淡泊,麻醉技术落后,多数中医人故步自封,缺乏学术交流,技术保密阻碍了自身发展。而黄济川则不同,广交医界朋友,同时舍得传授经验,故博才多艺,弟子遍布海内外,终成大家。西医肛肠也突飞猛进,除了痔改良术减少痛苦和并发症,腹部外科的开展使大肠肿瘤外科治疗成为可能,大大提高大肠癌、肠梗阻、无肛的生存质量,抗生素的应用和无菌技术及输血技术的提高,更是让西医肛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百多年来,中医肛肠随着社会变迁而沉浮,时而高昂时而低迷,时而奋进时而徘徊。从最早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有底气的>,但是,面对西方科技和现代医学的冲击,面对动荡的时局,面对不利的中医内外生存环境,中医肛肠经历了中西冲突中的迷茫、内外受压中的沉沦、自我救助中的奋争,最终在新生社会中找回自信实现崛起奋起飞越。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卫生事业,坚持中西并重方针,在北上广蓉组建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还成立了中医研究院所,整合组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西医医院设中医科,中医院设西医内外科,号召西医医生学习及汇通中医,"团结中西医以创造新的医疗系统"的新医学政策,形成了西学中、中学西热潮,中医肛肠才正式走入中西汇通时代,迎来快速发展真正的春天。后来的川派肛肠大家华西协和大学毕业的李雨农、名中医周济民、解放军军医校毕业的曹吉勋等都是中西融通的先驱和终身践行者。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西学中、中学西的肛肠人更是脱颖而出,如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刘金龙、三军大毕业的赵自星、济川弟子王维烈郑金惠龙本立、中医世家的费经欧、四川医学院毕业的徐廷翰。


分享到:
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